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自动化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目前也成为煤矿生产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具有很多优势,在未来的煤矿生产中还会更好地发挥其作用,有效确保煤矿生产的安全以及效率,因此需要重点加强研究。本文分析了煤矿机电自动化技术的创新应用,为其提供一些借鉴。
1 煤矿机电自动化技术的现状
我国能源资源的基本特征是富煤、贫油、少气,我国煤炭资源分布虽然广泛但是不均,呈现“北多南少、西多东少”的特点,西部和北部都是自然环境比较严峻的地带,所以西部和北部的煤矿开采环境艰苦,工作难度大。过去没有先进的机械设备,依靠人力开采,不仅生产效率低,危险系数还很高,大型的煤矿事故发生不少。随着开采技术的发展,煤炭机电设备应用十分广泛,自动化技术也加入到机电设备中,实现煤矿机电自动化开采。但是由于煤炭资源分配不均,个别地区经济发展落后,自动化技术还未得到全面应用。以西部为主的大型煤矿开采都采用了机电设备自动化技术,而其他地区中小型煤矿开采还处于机电设备使用阶段,没有加入自动化技术,更有近几年被严打查封的无证违规煤矿开采厂,主要还是依靠人力开采,技术大大落后,生产效率也非常低[1]。
国际上自动化技术应用已经非常成熟,我国与国际煤矿开采技术的差距还是非常的大,主要是我国经济发展不均衡,技术应用需要资金,没有足够的资金,技术就无法使用。所以总的来说,我国的煤矿机电自动化技术还需要进一步开发应用,形成大规模、高效率、高产量的煤矿开采模式。
2 煤矿机电自动化技术的创新应用
2.1 矿井安全监测
煤炭行业是一项非常高危的行业,因此进一步加强对其安全动态监测非常重要。将自动化技术应用于煤矿开采中能够更好地进行矿井各个部位的检查,确保各个数据的准确度,有效地确保整体的安全运行。在未来的发展中,自动化检测设备也会得到更广泛的应用,更好的应用于地下开采工作,能够在出现故障时及时的发现,使得救援迅速定位,更好地确保整体的安全运行[2]。
2.2 在矿井提升机上的应用
煤矿开采分为露天和井下,露天开采技术要求比较低,而井下开采存在技术要求高、生产效率较低、安全性低、环境情况复杂等情况。井下开采最为重要的运输设备就是矿井提升机。矿井提升机不仅是人员和设备进出矿井唯一通道,还是煤炭、矸石等产物的运出通道,所以提升机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非常重要。提升机使用频率高,损耗大,而且提升机重要大、体积大,控制较为复杂,把自动化系统应用在提升机上,不仅可以简化操作程序,还能保证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提升机自动化就是应用编程控制器,让系统数字化,提升机的信号提示、控制逻辑、保护系统都变成数字化,日常预警设备及自检设备变成自动提醒,这样大大增加了安全性,如遇提升机异常,计算机就能快速检测出异常位置,随后我们可以安排人员进行维修,加快了维修的效率,与过去只有发生了事故才知道提升机异常相比,是安全可靠多了。
2.3 在煤炭传送系统中的应用
煤炭传送系统是影响煤矿安全生产和生产效率的重要因素,随着煤矿资源需求量的不断增加,煤炭传送系统的运输量不断变化,常出现输送量大、输送距离长等现象,极易造成传送带撕裂、跑偏、煤位移动等问题的发生,为煤炭传送带的安全运行带来了极大的威胁。在煤炭传送带中引入自动化技术,能够及时通过控制界面反馈传送带的运行状况信息,并精确控制煤矿资源运送量,实现传送带的最佳运送状态[3]。
2.4 采掘設备中的应用
煤矿生产过程中采掘设备是非常关键的组成,在进行矿井下作业操作的时候,因为工作环境差,同时矿井结构非常复杂的原因,很容易受到地下水以及煤尘方面的影响,从而对整体的安全性能和工作效率产生影响,对此在实际采掘的时候需要结合具体情况进行设备的创新,从而进一步应用自动化技术,提高采掘效率。例如用电对采煤机进行牵引,通过牵引力能够进行采掘工作,采煤机下滑的时候能够起到自动的效果。在采掘的时候,经常会出现倾斜的情况,对于传统的采掘方法很容易失去动力,从而阻碍采掘项目工作的开展。而使用电牵引采煤机之后,能够维持原来的动力,进一步提高机体的安全性和效率,加强对整个过程的监控和控制,同时安装的传感器能够进行数据的传输,通过计算能够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控制,从而更好地确保整体煤矿开采的效率和安全性能。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是将机电设备作为煤矿生产的主体,并且用机械代替人力,从而进一步降低危险环境中所带来的影响。随着数控技术的不断发展,机电设备的自动化和智能化越来越突出,能够更好地代替人力进行完成相应的工作。机电设备需要增加探测和检测设备进行井下情况的观察,从而及时反馈给调度管理中心,更好地发现设备故障,确保整体的安全意识,更好地促进煤矿生产发展[4]。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不断发展和应用的机电自动化技术,在煤矿机电领域,相关企业的生产质量和效率都得到了大大的提升。依靠拥有自我监测能力的机电自动化系统,煤矿机电设备生产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得到了有效的保证。因为自动化技术,人工操作逐渐被机械取代,生产成本和资源消耗都呈现下降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