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地质勘查的几个特点
1.1持续性投入
由于矿床深埋地下,因此需要进行长期的地质勘查工作,对矿产资源的位置进行确定,这不仅需要大量的资金,还需投入大量的时间成本。例如我曾参与的一个矿产勘测项目,为了让项目设计更为完善,服务年限上就投入了23年,因为每个矿区采段的基础条件存在差异,因此必须做万全的准备。
1.2投入风险性
地质找矿是一个非常漫长且艰辛的过程,由表入里,由浅入深。整个过程没有现成的设计方案可以直接参考,唯独通过反复实践获得认知。这种认知反复需要贯穿每个阶段,将各个阶段进行连接的话就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矿产有无是一个客观的事实存在,所以作为勘察人员只能对矿床进行有无与大小上的探索,因此这是一件投资风险极高的项目。
1.3产出非均衡性
矿产分布本身就是非均衡性的,因为也直接造成了各地的勘察手段与技术条件等指标都是非均衡的。
2 勘探风险因素分析与位置
2.1市场风险
市场发育程度不高,尤其是矿产地质的勘察要素市场的不发育,导致矿业资本市场的缺失,矿产地质勘查的投入规模普遍偏小;再有就是一些专业的技术服务市场与中介组织发育上的不够完全,不仅数量不多,也不够规范。
2.2技术风险
矿产事业的深入发展,让很多位于地表层的矿产已经被开采出来,因此找矿工作的难度越来越大。技术风险最容易造成较大的损失,也是事故出现的重要影响因素。技术设计方案如果没有制作的完备很容易因为技术失控带来经济上的损失。
2.3经济风险
任何探矿工程都存在经济评价衡量探矿工程是否可以产生正向的经济效益风险,也就是由于经济矿床地质条件是多变的,进而预期收益无法得到确定性预估,甚至会出现较大的变化,投入与产出之间很可能无法平衡。但是为了保证勘探质量,多一些事后看起来并非有必要的工程也属正常。
3 风险规避与应对方法
3.1人员素质保证
技术勘测人员的素质直接影响着找矿整个工作的质量水平。因此作为一名合格的矿产勘测人员,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议:
首先,在项目勘测中,要不畏艰难的反复实践,反复调整认识。例如我在参与的一个项目中,为了让采矿质量得到保证的同时,降低成本占用,并降低采场贫化率。在中段采场的回采工作结束后,我对矿体又进行了二次采探对比,发现生产探矿圈形态与回采过程中的矿体揭露形态基本一致,这趟采场的贫化得到了良好的管理。
其次,增强自身的专业素质水平,通过理论充实与实践参与,不断检验与更新的过程让自己的专业素质更强。还在对勘探现场的环境、信息、资料等工作进行全面掌握,并仔细分析,进而把握矿产的成矿规律。
3.2勘察技术创新
不断采用新型勘察技术,推进技术创新,能保证工作开展的更为安全有效,节省人力与物力。首先,要对地质勘查项目进行研判方法、技术革新,保证地质勘查项目能够得到确切研判,判断矿山开采项目是否具备投资性,依照结果做出下一步规划。其次,是对勘查技术的组织流程进行扩展与创新,根据地质的实际环境进行安排、应用,并对地质环境要求进行留意,防止人为操作失误导致风险系数更高。再次,在人员管理方式方法上也要创新,让人才队伍的勘测素质更扎实,保证勘探队伍的水平。最后,利用更多先进技术与设备,保证勘探工作开展获得的信息更为准确,为人员的预判提供更为专业、科学的指导。
3.3提升勘察管理与监督水平
国家政策与管理部门层面,应对矿业的转让与开采工作进行严格的资质审核,并配合严格的管理条例进行管控。尤其是矿业投资人员的开采资格,设置出更为合理且严谨的准入标准机制,增加管制力度。
因为风险大多来自于经济利益的驱使。因此国家在此部分的管理上必须严格且规范。任何开采企业必须经过严格的审批与管理,必要时还要配合宏观管理手段,对市场中的泡沫问题积进行管理,防止出现地质勘查盲目投资的问题出现,保证矿产地质勘查行业的稳定与健康发展。
长时间的项目跟进,让我的整体管理水平得到提升,首先实际工作我会对报告内容进行详查,有效分析出其中的价值信息,根据资料的描述组织勘测队伍对矿体的位置以及形态进行预估,并指导探矿工作的落实。其次是对现场的原始地质编录进行重视,组织勘测人员对其掌握,并重点学习编录规范,拥有一个更为专业且周全的探矿思维。
4 结语
矿产地质勘查工作高风险、高收益特征明显,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此项工作的开始呈现出以高新技术为先导的发展趋势,因为技术创新能够让此项工作中的风险系数更低,更為高效且科学的对工作组织与开展进行指导。地质勘查中的风险得到有效降低后,不仅可以让矿产资源被最大化开采,经济效益最大化,也间接了保证了大量的人力与物力投入能够获得正向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