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地下空间的利用越来越普遍。当建筑物结构自重轻,地下水位较高时,就需要考虑地下室的抗浮设计问题[1]。目前常用的方法有压重法、抗浮锚杆(抗拔桩)等抗力设计方法,也有调整设计标高和阻隔排降地下水等减弱水浮力设计方法[2]。抗浮锚杆以其经济技术收益高,施工简便等优势,广泛地应用于工程建设中。在抗浮锚杆的设计中,工程技术人员往往忽视锚杆布置方案对结构的影响。本文以某工程为例,对抗浮锚杆布置方案进行了比较研究,并提出了一些设计建议。
1 工程概况
某小区配套辅助用房,地上两层,地下两层。首层为餐厅,二层为宿舍,地下两层为办公及仓储用房。整体结构由相对规则的6×3跨的柱网组成,柱跨均为7.5m×7.5m,首层层高4.0m,二层层高3.2m,地下一层层高4.7m,地下二层层高为4.4m。基础采用平板式筏形基础加下柱墩,筏板厚度为500mm,下柱墩厚度为400mm。筏板板底相对标高为-9.7m,抗浮设计水位相对标高为-1.0m。
地质资料:素填土,层厚0.3~3.5m;粉质粘土,层厚3.1~7.7m;中砂,层厚4.8~8.1m,∫ak=240kpa;卵石,层厚1.1~2.5m,∫ak=350kpa。
2 整体抗浮稳定设计
本工程采用盈建科1.8.3软件进行建模计算,经计算得,结构自重以及压重之和为gk=82710kn,浮力作用值nwk=93580kn,gk
(gk nf)/kw≥nwk
其中,n为抗浮锚杆的根数,f为抗浮锚杆的抗拔承载力特征值。经计算得,n=155.49。现取一个柱跨7.5m×7.5m进行设计,计算得,每跨需要锚杆根数为8.6383根,取整为9根。
3抗浮锚杆布置方案的比较研究
抗浮锚杆的数量一般由整体抗浮稳定性验算得出,本节对一个柱跨进行分析,根据上文中计算得出一个柱跨内需要9根抗浮锚杆,现给出如下六种布置方案:
采用盈建科软件进行抗浮计算,本文采用了弹性地基梁板模型,该模型采用的是文克尔假定,考虑了整体弯曲变形的影响,并考虑了上部结构的刚度;采用非线性单元来模拟抗浮锚杆,将抗浮锚杆定义为只受拉的弹簧模型。通过非线性迭代计算,得出锚杆拉力及底板弯矩见图2和图3。
根據图2可以看出,方案1是最不利的。其余五个方案中,抗浮锚杆拉力的平均值相差不大。其中,方案2和方案5的抗浮锚杆平均值最小,这说明锚杆的受力更加均匀,每根都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对于同一种布置方案而言,布置在不同的位置,抗浮锚杆的受力也有很大的差异。在中间跨的地方,锚杆的平均拉力普遍比边角跨要大。这是因为在边角跨有剪力墙作为压重,抵消了一部分的水浮力,使得锚杆分担的水浮力变小。
从图3可以看出,对于中间跨而言,方案2、4和5的底板跨中弯矩较小,底板的整体变形小,说明底板的整体稳定性更好,抗浮锚杆发挥的作用更大。对于边跨而言,方案1的底板跨中弯矩最小,这是因为一方面锚杆集中布置在跨中,减小了底板跨中的变形,另一方面由于剪力墙作为固定支座,限制了底板的变形,使得底板的弯矩小于其他几种布置方案。
综合图2和图3,可以得出方案2是最优的布置形式。在实际工程中,锚杆的抗拔承载力特征值一般都是由现场试验得出,将试验测得的实际刚度和抗拔承载力特征值带入模型中,得出真实的抗浮锚杆拉力和底板内力及变形。当然,抗浮锚杆最终的布置方案不光要考虑结构安全可靠这一个方面,造价和施工的可操作性上也是考量方案优劣的重要因素,对于一个最优的抗浮锚杆布置方案需要综合考虑以上因素得出。
结语
在进行抗浮锚杆设计时,抗浮锚杆的布置形式对锚杆的拉力和底板的内力及变形影响较大。在设计时,需要对抗浮锚杆的布置进行多方案的比对,在综合考虑结构安全可靠、经济合理、施工简便等方面的前提下,求得最优的布置方案。